餐酒搭配小笔记——日式料理与葡萄酒之尝试
責任編輯:翁世航 核稿編輯:丁肇九 !function(s,e,n,c,r){if(r=s._ns_bbcws=s._ns_bbcws||r,s[r]||(s[r+_d]=s[r+_d]||[],s[r]=function(){s[r+_d].push(arguments)},s[r].sources=[]),c&&s[r].sources.indexOf(c)。
無奈兩週之後,便於今日早晨離世,讓文壇、藝文圈、媒體界齊聲弔念。知名香港作家、評論家、媒體人李怡今(5)日於台北國泰醫院逝世,享壽87歲,消息一出,引發各界不捨。
李怡立場鮮明,見解獨到,長期分析兩岸三地政治局勢發展,在多份報章及刊物發表時評文章,也主持電台節目,廣受歡迎。李怡本名李秉堯,1936年在廣州出生,經過12年後,於1948年移居香港,並在1954年畢業於香島中學,而在1956年踏上寫作之路以及編輯工作國教署長透露:私立高中職應有超過20所將受審議 歷經教團多年倡議,立法院在今(2022)年三讀的《退場條例》將私立高中職納入條例,但至今召開了5場審議會,卻沒有任何一所私立高中職列入專輔學校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6所學校進「安寧病房」還有救? 除了遭令停辦的和春以外,另有6所學校被列入專輔,包含大同技術學院、高苑科技大學、中州科技大學、台灣首府大學、明道大學、環球科技大學,除了台首大以外,其餘僅有8個月改善期,若屆期未能免除專輔,就必須在下一學年度停止全部招生。
教育部昨(4)日召開私校退場審議會,決議和春技術學院的停辦期限。教育部長潘文忠今(5)日表示,會請學校安排應屆畢業學生在4月前於原校畢業。對這說法,我個人是買單的,因為和我的聽聞與經驗相符。
但我想說的是, 編劇這行飯,真的不好嗑。於是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爛爛的廣告看板,或是爛爛的廣告片,然後直接脫口「媽的這到底誰設計的?」,或是「媽的這到底誰拍的?」 然而當我們在江湖打滾了數十載,發現生活並不容易後,才會把這句話改成: 「媽的這到底是誰決定的?」 一齣劇的台詞與細節若出了問題,編劇肯定難辭其咎,因此觀眾若直接脫口「媽的這到底誰編的?」,其實也很合理,畢竟站在觀眾的立場,編劇是他們最能直接聯想的主戰犯。會議過程嚴謹而充實,除了劇本走向,更多的是以心理師的專業,為臨床現場進行澄清,避免不切實際的場景與想像,算是難得的體驗。邀請我的公司是紅杉娛樂,也就是《台北女子圖鑑》的製作公司,當時這齣戲應已殺青,正在進行後製。
但在那五分鐘內,我們看不到她的動機,一個人的動機與「心理需求」有關,可惜觀眾也不確定台北為何能滿足她的心理需求,她只是從101遠眺台北,然後來段台北街頭輕旅行就決定北漂了。魚塭本身沒有問題,但起碼要擺在正確的地理位置,孩子也可以嚮往城市,但動機的鋪陳可以再結實一些,而不是突然間有個傢伙腦洞大開,認為永康街和永康區是個精美的對照,於是先射箭後畫靶,先畫好鄉下的輪廓,再把永康區套進去,最後成了劇中的模樣
當然,二十大是中共政權的大事,尤其習近平意圖打造改革開放後、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,不但打破了「領導人兩個任期」的政治慣例,更要延續一把抓「黨政軍三位一體」的強人地位,為了防範黨內各勢力藉機破壞好事,對內控制的手段比以往更激烈且強硬。這些代價都不會是目前習近平會在意的面向,當前習近平最在乎的事,當然就是要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,「風聲鶴唳」四個字足以形容當前的中國政治現況。可以說,中國對內社會控制的手段正在擴大,主要目的除了是要讓中共二十大能順利進行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確保習近平安穩進入第三任期。習近平要樹立強人領導的權力結構,對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十分敏感,所以寧可錯殺也不願錯放,這解釋了為何不時傳出有人被以貪腐罪名判刑入獄,以及採取不符合科學的防疫路線,無非就是要拉緊對內控制的紅線,至於因為嚴密管控所衍生的經濟問題,或是引發國際社會的撻伐。
中共二十大已進入最後倒數階段,中國國內情勢瀰漫著肅穆之氣,北京當局早已開始展開嚴密的維穩措施,公安機關在各地執行了「百日行動」,據悉已經抓捕了超過140萬人,無論是以社會治安為由,或是為了防疫政策的落實,限制人民行動自由,以及對維權人士及異議人士的監控動作更是沒有停過可以說,中國對內社會控制的手段正在擴大,主要目的除了是要讓中共二十大能順利進行之外,更重要的是要確保習近平安穩進入第三任期。習近平要樹立強人領導的權力結構,對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十分敏感,所以寧可錯殺也不願錯放,這解釋了為何不時傳出有人被以貪腐罪名判刑入獄,以及採取不符合科學的防疫路線,無非就是要拉緊對內控制的紅線,至於因為嚴密管控所衍生的經濟問題,或是引發國際社會的撻伐。中共二十大已進入最後倒數階段,中國國內情勢瀰漫著肅穆之氣,北京當局早已開始展開嚴密的維穩措施,公安機關在各地執行了「百日行動」,據悉已經抓捕了超過140萬人,無論是以社會治安為由,或是為了防疫政策的落實,限制人民行動自由,以及對維權人士及異議人士的監控動作更是沒有停過。
當然,二十大是中共政權的大事,尤其習近平意圖打造改革開放後、前所未有的政治格局,不但打破了「領導人兩個任期」的政治慣例,更要延續一把抓「黨政軍三位一體」的強人地位,為了防範黨內各勢力藉機破壞好事,對內控制的手段比以往更激烈且強硬。這些代價都不會是目前習近平會在意的面向,當前習近平最在乎的事,當然就是要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,「風聲鶴唳」四個字足以形容當前的中國政治現況
拉閘停電情況很快蔓延到全國20個省,工業中心的廣東省甚至需要工廠「開二停五」,令全球供應鏈陷入混亂,情況直到11月中旬,才得以舒緩。文:卓憲文 「來電了」:黑色幽默背後的慘烈後果 【A】歐洲的經濟困境 9月中剛剛公佈的數據顯示:今年8月,德國反映企業生產成本的PPI(生產者價格指數)同比上漲45.8%。
或是歐洲國家會因為冬季的寒冷,向俄羅斯屈服,懇求俄羅斯恢復天然氣供應。至於歐洲國家的通脹,則源於能源價格主導的輸入型通脹,無法直接通過貨幣政策政策舒緩。很多親俄人士都在鼓吹:俄羅斯有機會在冬季發起戰場反攻。而在化石能源中,儘管歐洲國家接近三成石油和煤炭由俄羅斯供應,但由於這兩種產品運輸相對方便,只需要一般散貨輪或油輪就可載運,價格上也相對「全球統一」,因此不存在「卡脖子」問題。其中「貢獻」最大的是能源價格,同比上漲近139%。正如上文提到的,由於俄羅斯頻繁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,今年最高峰時歐洲天然氣期貨價格同比上漲了11倍。
【B】中國:殊途同歸 過去的這個夏天,不只是歐洲國家感受到缺乏能源的痛苦。去(2021)年9月,中國東北地區首先開始「停民用電」,夜間紅綠燈停用,城市一片漆黑的情況頻現。
此時如果放任本國貨幣貶值,購買能源的價格會變得更高,令通脹進一步惡化。這樣的遺產延續至今,諸如保加利亞、北馬其頓、捷克等國對俄天然氣依賴度都在八成以上,甚至接近100%,在今年受損最嚴重。
但在美元大幅加息的背景下,歐洲國家的資金必然迴流美國,造成歐元、英鎊等歐洲貨幣重貶。在中國,四川作為水電大省,過去長期擔任「西電東輸」任務,很少出現缺電危機。
因此美聯儲有條件通過加息的貨幣政策來打壓需求、平抑物價。至於反映市場信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也一直維持在50的榮枯線上,經濟衰退尚未到來。但今年,當地連續三週出現持續40度以上高温,水電站因乾旱幾乎全數癱瘓,激增的冷氣用電又令電網百上加斤。而當時中立的奧地利和芬蘭也因同蘇聯關係良好,分到廉價能源的一杯羹。
其次,兩個地區都有極為龐大的工業能源需求,能源價格的些許變動都會影響產業競爭力。中國和歐洲面對能源問題時可謂同病相憐。
Photo Credit: 歪腦設計組 歐洲能源來源比例。所以和石油不同,天然氣不存在統一的全球市場和國際公價,而因地區有顯著差異。
大部分東歐國家(包括部分前蘇聯成員國)冷戰期間,都服從蘇聯領導的經濟互助委員會(簡稱經互會)結果:蘇聯提供廉價能源和原材料,在這些國家進行生產,產品再銷往整個「社會主義大家庭」,因此便有了遍佈東歐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。如果跟隨美聯儲加息,那麼本就脆弱的經濟也會迅速進入衰退區間。
當局於是決定力保成都等大城市用電,對農村地區停電,僅有統計的中暑死亡人數便高達35人,實際數字遠比官方公佈為高。當前歐洲的能源,主要分為石油(34.5%)、天然氣(23.7%)、煤炭(11.5%)、核能(12.7%)、再生能源(17.4%) 五部分,其中後兩者不存在進口和對外依賴問題。我們大致可將歐洲分為四部分:1989年之前的東歐共產主義國家、能源自給率高的北歐和英國、其他西歐和南歐國家,以及德國。歐洲國家只需要向美國、加拿大、中東、澳洲等主要石油或煤炭輸出國追加訂單即可。
即使後來液化天然氣(LNG)技術逐漸成熟:但運輸過程不僅需要專門的LNG貨輪,在歐洲岸邊還需要建立專門的接收站和儲存槽。至於拉動能源價格上漲的元兇,則是天然氣:反應歐洲天然氣價格的荷蘭TTF期貨價,在8月最高點時飆升至326歐元每兆瓦,是去年同期的11倍。
但過去兩年,中國各地的「拉閘限電」無論規模還是持續時間上,都遠比台灣嚴重。這樣的想法天真得可愛,但在解釋具體原因前,我們有必要先了解:歐洲諸國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程度到底有多深。
首先,兩個地區的能源都高度依賴進口,在價格和供應上都受制於人。歐洲面對的處境和同樣遭受通脹困擾的美國不同,美國的通脹來源是由於依然旺盛的市場需求。